实验设计原则

-
迷宫结构标准
-
迷宫由两条开放臂(30 cm × 5 cm)和两条封闭臂(30 cm × 5 cm × 15 cm)组成,十字交叉中心区为5 cm × 5 cm。
-
开放臂边缘设置0.5 cm高凸起以防止小鼠跌落,封闭臂顶部透明亚克力板覆盖。
-
迷宫整体离地高度50 cm,臂间夹角90°,材质为黑色磨砂PVC以消除反光干扰。
2. 环境控制参数
-
光照强度:开放臂区域维持30±5 lux,封闭臂<10 lux(通过可调光LED灯控制)。
-
噪音水平:实验环境背景噪音≤45 dB,采用隔音舱或吸音材料处理。
-
温湿度:22±2℃,相对湿度40%-60%,使用独立空调系统维持稳定。
实验操作流程
1. 动物适应阶段
-
选用8-12周龄SPF级C57BL/6J雄鼠(体重20-25 g),实验前7天单笼饲养。
-
实验前3天每日进行30 min环境适应(仅开放迷宫中心区),适应期光照强度15 lux。
-
实验前24 h禁食不禁水,实验前1 h转移至行为学实验室(保持黑暗环境)。
2. 正式实验步骤
-
定位阶段:将小鼠面朝封闭臂置于中心区,记录5 min内行为轨迹。
-
数据采集:
-
-
-
头部探出次数(躯干未进入开放臂但前肢伸出≥2 cm)
-
-
伦理要求:单只小鼠实验间隔≥10 min,使用75%乙醇擦拭迷宫去除气味干扰。
数据分析规范

大鼠/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,XR-XG201,上海欣软
-
核心指标阈值
-
焦虑样行为判定:开放臂进入次数<3次/5 min或停留时间<15%
-
运动活性指标:总活动距离>10 m提示药wu/基因干预可能影响运动功能
-
探索行为阈值:头部探出次数>8次/5 min提示环境新奇性偏好
-
统计学处理
-
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(Group × Time),显著性水平设为p<0.05。
-
效应量计算:Cohen's d>0.8视为具有临床意义差异。
-
异常值剔除:采用Grubbs检验(α=0.05)处理离群数据点。
质量控制要点
-
时间窗控制:每日实验时段固定(9:00-12:00或14:00-17:00),避免小鼠生物钟波动。
-
操作一致性:实验者与小鼠距离保持>1 m,避免视觉/听觉接触。
-
设备校准:每周使用激光测距仪验证迷宫尺寸误差<0.2 mm,光照度计校准误差<±2 lux。
-
数据盲法:采用视频追踪系统(如Supermaze、Visutrack等动物行为学分析软件)自动分析,人工复核比例≤20%。
特殊情形处理
-
冻结行为:连续30 s无移动需终止实验并记录为"行为僵直"。
-
坠落事件:发生跌落立即中止实验,该数据纳入"意外终止组"单独分析。
-
设备故障:实验中断超过2 min需重新适应环境30 min后重测。
行为学实验方法根据实验人员需求调整设计,上述方案仅做参考。
如果您也对动物实验感兴趣,欢迎关注和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:BrainTalks, 知鼠科学,专注于动物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的实验知识的方法传播与分享交流,您可以推荐给您身边的朋友、同学以及老师,我们会定期更新您需要的相关实验方法的视频和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带来帮助!
对实验设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联系刘工13262879783
